当前位置: 首页 > 媒体传真
《辽宁法治报》破解高效便民解纷止争的奥秘——沈阳沈北新区法院倾力打造“调裁执一体化”品牌
  发布时间:2023-12-15 11:21:21 打印 字号: | |

在沈阳市沈北新区人民法院南区的诉讼服务中心内,一对母女坐在敞亮的调解室内,1个多小时时间里,调解员进进出出,随着纠纷的解决,女儿搀扶着神情和缓的母亲慢慢走出法院……

  另一间调解室内,法官王翠玲与调解员沟通着什么,一旁执行局法官王磊拨通了一起调解结案的被告电话……

  这是记者在沈北新区人民法院采访“调裁执一体化”工作时,印象最深的画面。调裁执一体化团队是怎么一回事?实现高效、便民、解纷、止争的奥秘在哪里?请跟随记者暂停、闪回、重播这些画面,答案就在他们的行动中。

调解员陈世琴(右)正在调解一起赡养纠纷

  一体化管理

  与时俱进的迭代型“长效机制”

  举措——1.0版本,充分调动调解员参与工作的积极性;2.0版本,实现调解专业化,指定法官指导调解员开展相关工作;3.0版本,在诉讼服务中心、人民法庭组建8个调裁执一体化团队,试运行普调专调结合,调解、速裁和执行相衔接且一体实质化运作的诉前调解工作机制。

  记者在该院诉讼服务中心看到,被一面面落地玻璃墙隔成的若干调解室内,一幅幅深蓝背景的人像海报格外醒目,海报上的调解员们面带微笑、精神饱满,海报的左下角还标注了每位调解员的工作经历及擅长领域。

  3年多以来,沈北新区法院先后聘任了3批调解员,共计20人。职业认同感、归属感、荣誉感,是采访中记者听到最多的3个词,也是沈北新区法院开展诉调对接的1.0版本的显著特点。

  今年57岁的朱俊兰,曾在街道工作过数十年。2021年底,作为第二批被沈北新区法院聘任的调解员,朱俊兰直言,想不到退休了还能迎来事业上的“第二春”。

  依赖于街道工作经验,尽管对法律法规并不熟悉,朱俊兰接手案件也不打怵,“本身咱就来自群众,熟稔本地人情世故,跟当事人唠的嗑,很多他们都能听进去。”

  担任调解员的第一个年头,朱俊兰就调解成了60个案子,也对这份“新工作”有了初印象:“跟街道不一样,想把事儿解决好,讲事实、摆道理得靠法!”

  法官一对一教、手把手带,从1.0版本到“实现调解专业化”的2.0版本,朱俊兰经历了全过程,虎石台法庭庭长苏芳就是她的“老师”。“每天跟苏庭长往返法庭的半个小时,是学习的黄金时间,一开始是一个法条一个法条地学、记、理解,现在主要是请教遇到的疑难情形。”民间借贷纠纷、买卖合同纠纷、邻里纠纷,向记者介绍日常工作时,朱俊兰嘴里蹦出来的都是专业法律词汇。

  今年年初以来,该院党组将探索构建调裁执一体化诉前调解工作模式列为重点任务,由2.0版本的8个调裁团队升级为由“法官+法官助理+书记员+调解员+执行员”组成的调裁执一体化团队,试运行阶段逐团队走访调研,每月“面对面”研究总结,梳理难点堵点,及时跟进完善。制定并修订《沈北新区人民法院调裁执一体化团队建设规范(试行)》《沈北新区人民法院调裁执一体化快速解纷工作实施细则(试行)》《沈北新区人民法院特邀调解员管理办法及工作实施细则(试行)》等系列改革文件,明确工作流程、规范环节衔接、统一文书格式,实现调解、速裁、执行一体化运作、实质化运行,高效促和解,有效解纷争。

  “3年调整、完善、升级3次,是为了快办案、多办案、办好案,让公平正义加速抵达百姓心间。”采访中,该院院长沙迪说道。

  一站式流转

  实现流水线作业的“长计远虑”

  时效——设置“调裁执”专门窗口,诉前调解案件当日立案、当日移交、当日通知。调解成功后专人专岗跟踪履行情况、通知流程进度,努力实现“一站式服务,一次性解纷”。截至11月底,沈北新区法院简易程序案件平均审理天数同比去年减少11天。

  玲玲调解室工作室内,金牌调解员张玉玲的面前摆着一份材料,翻到有当事人联系方式的那一页,她拿起电话拨了出去,“您好!我是沈北法院的,你们今天收到退货款9450(元)没有?啊……好的。”

  这是一件3天前调解成功的案子。

  原、被告双方于今年2月上旬签订产品购销合同,合同载明“需方向供方购买以下不锈钢材料:不锈钢角钢材质304”,原告内蒙古某商贸公司收货后经检测发现这批钢材并非304材质,遂要求被告辽宁某不锈钢公司退货,多次沟通无果,故诉至法院。

  在立案庭法官王翠玲的指导下,张玉玲联系原、被告双方开展调解工作,“情况不复杂,争议不大,算是调解得比较顺利的。”在双方签订的和解协议上,记者看到,原告于协议签订日完成退货邮寄,被告收到退货当日退还货款9450元。

  “双方签完协议,我们就流转到了下个环节。”走进屋的王翠玲指了指墙上的公示牌,“我们团队配有执行员,原告完成退货,他就会联系被告,告知逾期不履行确定的义务的后果。”

  刚刚,张玉玲收到了被告发来的打款截图,专门与原告进行了确认。

  该院立案庭庭长谢菲向记者详细介绍了调裁执一体化模式:

  ——强化诉前分流。诉服中心设置专职分流员和导调员,对民商事纠纷进行繁简甄别、筛选分流,有效引导当事人优先选择诉前调解方式解决纠纷。

  ——无缝诉调对接,团队法官实时指导调解员促成双方调解协议达成,及时进行司法确认;调解不成的,法官助理提前介入全面审查,完成辅助性事务,为速裁阶段开展“要素式”审判奠定基础。

  ——高效调执衔接。团队执行员对达成调解协议后的执行工作释法说明,对被告履行能力及执行情况分析研判助力促成和解,对未能履行调解协议的及时引导、快速办理执行工作。

  “哎!王磊法官,那个离婚的案子,到了被告该给付财产折价款的时候了……”

  “好张姐,我知道了。”

  来到执行局采访的记者,再一次听到了张玉玲拨出的电话。

  一揽子解决

  坚持为人民司法的“长期主义”

  实效——诉前调案件数从2021年4241件增至2022年的6153件,增幅45%,调解成功案件数增幅66.3%;

  今年1—11月,诉前调解案件数同比再增89.63%,调解成功数增幅21.81%。

  同样是第二批调解员,陈世琴谦虚地表示“没有朱俊兰资历深”,但满腔热忱的她,做起家事纠纷调解工作来亦是有模有样。

  到沈北新区法院立案状告女儿“不赡养”“不尽孝”的第二天,年逾七旬的王丽华(化名)跟女儿许歆(化名)坐到了同一间调解室内,记者旁听时,两人既没有过激的言语,也没有流露任何负面情绪。

  功夫全在诗外。“老人昨天来的时候情绪挺激动,之前全靠老伴退休金过活,去年年底老伴过世了,好几个月了,女儿也不掏钱养老人。”陈世琴一边办理相关手续,一边向记者介绍着基本情况。后经与许歆电话沟通得知,许歆丈夫因病卧床多年,全靠许歆一个人打短工补贴家用,生活十分困难。“不管怎么样,你明天来一趟法院吧,把话说开,让老人消消气,能拿就拿点。”一个多小时的电话终于劝动了许歆。

  待两个人坐到一起的时候,双方怨气已经被陈世琴的“前期工作”消解了大半,真诚倾诉、平静沟通,半个多小时后,母女俩就谈妥了。

  “您女儿完全不管您吗?”记者适时开启与王丽华的对话。“也还行,一年能买两套衣服,时不时买点吃的来看我。”王丽华回应。

  “那怎么到法院起诉了呢?”记者问。

  “没有钱咋活啊,今年我跟她提了好多次,她不给,我一生气就来了……现在每个月给我100元能买个菜就行。”王丽华表示对调解结果“基本满意”。

  说话间,该院家事调裁执团队法官刘丽匆匆而来,陈世琴说:“放心吧刘法官,王丽华的收入状况、身体情况我都核实完了。”

  打印调解书、申请法官做司法确认,陈世琴熟练地“走着程序”,一起赡养纠纷就这样画上了圆满的句号。

  诉前调解的好处都有啥?谢菲给记者一一列举。与“打官司”相比,诉前调解“快、好、省”。“快”是指纠纷化解速度快、高效快捷,最快当天即可解决;“好”是指效果好,更能维护当事人之间的和谐关系,保护当事人隐私;“省”是指纠纷化解省时、省钱、省心,交通不便的当事人还可进行线上调解、签署调解协议,减少来回奔波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,调解成功申请司法确认的不收取任何费用。

立案庭法官王翠玲给调解员们培训



 
来源:辽宁法治报
责任编辑:李晓茜